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及干预方法

2024-10-31

图片

图片


孤独症

图片

一、什么是自我刺激行为?


自我刺激行为是孤独症的主要症状之一,是一种重复性的刻板行为,是指孤独症儿童在高度繁杂的环境中,或者过度焦虑时出现的一些行为。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。


二、自我刺激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?


1. 进行自我刺激使孤独症儿童获得自我满足,因此在无聊或者无事可做的时候,他们就会进行自我刺激。

2.为了引起他人注意,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缺乏,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。

3. 逃避任务,有些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是为了逃避当前的任务。


三、自我刺激行为的种类


1.与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觉和机体觉直接相关,而且形式多样,躯体动作是其主要形式,包括摇摆、拍手、旋转、注视手部、长时间凝视某个物体等。

2.使用物体进行感官刺激,比如拍打纸张/树叶、旋转物体、转车轮、拾布上的绒毛等。

3.仪式化和强迫行为,此类行为种类很多,比如排列/握持物体、穿相同的衣服、走同样的路线等。

           

图片

四、为什么要减少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?


1.自我刺激行为非常影响注意力的集中,当孩子专注自我刺激时,不能加工重要信息,会严重影响学习。

2.自我刺激行为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强化作用,降低了其他更恰当的强化物的吸引力。

3.自我刺激行为使孩子看起来行为怪异,容易遭到歧视。


五、怎样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呢?


1.让孩子忙碌起来:适当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,不让其感觉无聊或者无事可做。

2.转移注意力:当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,及时阻止行为的继续以减少受到强化的时间、频率和强度,同时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喜欢的玩具上。

3.寻找替代行为:明确自我刺激的功能是选择替代行为的基础,进行自我刺激主要是为了获得感官的刺激,因此,教授具有强烈感官成分的游戏、娱乐和交往技能是形成替代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,当孩子学会获得满足的技能,就不必为娱乐进行自我刺激了。

4.提升认知,通过提高儿童对自我不良行为的认知来减少其不良行为。


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图片



儿童康复科

科室诊疗范围:

1、儿童语言障碍的评估与康复。

2、小儿脑瘫、运动发育迟缓及智力低下的评估与康复。

3、高危儿随访及干预。

4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等行为发育异常的诊疗。

5、肌性斜颈的康复治疗。

6、步态异常(X型腿、0型腿、走路内八字、走路外八字、足内翻、足外翻、扁平足等)康复治疗。


咨询电话:0663-2165951后拨分机号码82110(儿童康复科)

图片

姓名:赖陈三

科室:儿童康复科

职称:儿科副主任医师

职务:儿童康复科主任

出诊时间:周一至周五

诊室位置:新大楼3楼23号诊室

专长:熟练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治,擅长儿童神经发育,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诊断与干预,脑性瘫痪,运动发育迟缓,先天性斜颈,步态异常(X型腿、O型腿),智力低下,语言障碍,自闭症,多动症,抽动障碍等的评估和综合康复治疗。以及小儿呼吸、消化和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。

图片

姓名:许树鸿

科室:儿童康复科

职称:执业中医师

专长:擅长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评估、干预及家庭康复指导。智力低下,语言发育迟缓,孤独症、脑损伤等儿童的针灸治疗。曾到江门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,在斜颈治疗和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图片

姓名:温秋荷

科室:儿童康复科

职称:中医师

简介:本科学历,201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,毕业后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,曾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、中医科进修学习,擅长针灸、小儿推拿等治疗。


图片


分享